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我们的方法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关于我们

                我们的访问设计


    民意调查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访问问卷设计了,它不仅要落实研究设计的要求,还要可精确测量公众的意见、看法和观点。设计一个好的问卷既需要编写正确的问题,也需要正确组织好问题。在我们访问设计中,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指标设计

    指标是研究主题的具体表达,是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具体感受到的生活内容所引发的个人态度、感受的语句词汇形态。指标通过不同的词语表达研究主题的性质和内容,建立某种特定的“语境”。在我们的设计中,会精心考虑要用那些指标“语境”去反映研究主题,去反映人们的态度,要精心构造事物的内容、类型与人们态度的内容和类型之间的关联。

    比如我们在“食品安全”民调中,确定了公众消费安全感是研究主题,那么就需要将这一主题展开为一系列的指标,我们设计了安全感类型指标,包括“食品安全” 的基本感受,不同食品类型消费的安全感受,不同食品购物场所的安全感受。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安全感的亚层级指标,主要是食品消费安全形势的评价,以及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事项的评价。通过这些指标的设计,我们就可以比较完整的和准确的了解食品消费的公众安全感。

    有时,我们还将指标类型根据时间形态、研究对象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从时间形态来看,指标分为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两种:(1)静态指标是对事物、行为当前状态的评价,与时间上的变化无关。如:您对目前公交服务状况评价如何?2)动态指标是对事物、行为变化趋势的评价,包括了与过去的比较、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如:近一年来,您认为公交服务有什么变化?您对公交服务有什么样的期望?                                        

    从研究对象来看,指标类型分为客观处境指标与主体行为指标两种:(1)客观处境指标,指公众对社会处境的看法,如您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如何评价?2)主体行为指标,指公众对政府或从事公共事务的社会主体的行为的看法,如您对警方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工作如何评价?

  

    问题设计

      关于问题词句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向受访者传递这个问题的意义和意图,并需要保证不同受访者能以同样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中,词汇是“语境”的直接载体,影响和决定着人的“意念”的状况。所以在问题设计时,我们严格遵循下列原则:

      首先,提出的问题必须清晰、明确,通俗易懂。在如何让受访者易懂上,我们通常要进行试调查加以确认。

      其次,一次只能问一个问题,而不出现两个不同的事物或概念。那些两个概念以上的问题(即双料问题)——比如“您如何评价供水供电状况?” 这会让受访者很难回答,不知道是评价供水状况,还是评价供电状况,还是两者综合评价。在这个例子里,更为准确的是分别询问两个问题,“您如何评价供水状况?”和“您如何评价供电状况?”

       最后还应使问题客观,不带引导性,能较好反映受访者可能的心理尺度。如“您认为近一年行政执法工作改善如何?”是带有引导性,预设了行政执法工作有改善,正确的提问应是“您对近一年行政执法工作的变化情况如何评价?”

 

       答案选项设计

    二十多年民调经验告诉我们,答案选项的设计,与问题设计是同等重要的,为那些封闭式问题设计的答案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十分强调和重视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的传统因素,可以说这是我们问卷设计中最具鲜明特色之处。

    西方民调的答案选项,主要是数量等级设置,如用“1-10” 去给某个状况打分,从而了解人们态度的不同,这与西方文化的精确思维相关;我们将西方的称为“数字度量”。而中国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模糊”和“中庸”特质,我们特别注重这一特质,在问卷设计中从不采用数量选项,而使用符合人文传统的选项,我们定义为“语境度量”,并确定在我们的“研究规范”和工作标准中。

    根据“语境度量”的规范要求,我们会寻找一个恰当的“语境词汇”做为选项,这在中国词汇中是非常丰富的。其次,我们要将这个语境变成具有量度差异的词汇,并且要使它符合人们生活习惯。再次,选项量度变化还需要有等距的意义。这些要求对我们的答案选项设计提出了许多挑战,但我们认为只有把握好了国情和人文传统特点,才能做出好的民调。

    我们常用的选项如“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设置等距、对称。考虑到中国人文思维中模糊语境和中庸之道的特点,“一般”这种中性选项是必须设置的,它代表了受访者大体可接受,既不好也不差的状态。

    正确的例子如:

    对目前公交服务,您的意见是:                                              

    1、满意   2、比较满意    3、一般   4、不太满意   5、不满意   6、难说

    明年的个人收入,您预计会有怎样的变化?                                      

    1、明显增加   2、有所增加   3、没变化    4、有所减少   5、明显减少   6、难说

    错误的例子如:

    请您对目前公交服务给予评价:                                               

    1、满意   2、基本满意    3、不满意  

 

    问题顺序

    一旦调查问题及选项被设定好,我们会对问题的顺序进行合理排序。这一排序我们特别注重“逻辑次序效应”可能产生的对受访者意见的干扰,以及注重“兴趣节奏”以使排序能帮助访问更好地进行。

    我们发现,在访问中先回答的问题答案,可能在后面的回答中将受访人带入某种语境,从而产生心理干扰。这种效应我们定义为“逻辑次序效应”,也就是受访者会因前面问题的回答而形成思维“逻辑框”,从而“框住”了后续问题的答案。

    我们的研究显示,在就一般性问题提问之前先提问具体问题,比如在问到“目前政府执法状况总体评价”之前,对具体执法事项如对“乱扔垃圾执法”、“噪音执法”评价等,会导致逻辑次序效应,这时人们在回答“噪音执法”的评价后,往往会影响对执法“总体评价”的答案。

    在长期跟踪的民调项目中,问题顺序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尤其重视调查中某个特定提问上下文的语境关系,因为提问次序的改变很可能给历年数据变化造成问题。

    此外,在问题排序中,我们通常会将受访者可能更关心或认为更有兴趣的话题,作为访问的导入,同时注重“兴趣节奏”,以使访问顺利完成。

 

       试调查

    为了判断受访者是否理解问卷的问题,我们会做试调查。我们的试调查通常是不止一次,而是多次,只是样本量较少而已,样本量通常在5080之间。

    以我们2011年开展的农村状况民调为例,考虑到受访者是村民,文化水平、劳动时间、生活模式都与城镇居民有较大区别,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试调查,发现村民不知如何回答收入、就业方面的问题,不愿回答对政府工作、村委会工作状况的看法,还有对“满意”和“比较满意”两个选项难以区分,认为都是“基本满意”。根据这些试调查情况,我们研究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后又再次试调查,直到把问题与选项都设计得既符合研究要求又能让村民理解、易于回答。

    此外,我们通过试调查,可估算问卷将要花费受访者多少时间去完成,从而尽可能控制问卷长度,使受访者能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而不至于因问卷过长,而被受访者中途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