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专   题

“北上广”外来人员的生活与工作感受

发布日期:2012-2-16  


     根据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11年11月-2012年1月开展的“北上广”相关民调,本报告分析了户籍不在本地的“北上广”外来民众的工作、生活感受特点,并对比其与本地居民的感受差异。

由于调查范围主要覆盖“北上广”已形成都市圈的地域,城乡结合地带、市县和郊区不含在内,因此调查中“北上广”的非本地户籍受访者以19-40岁的“青年实力派”为主,多数教育水平在大专及以上,就业方式以“自谋事业”和“民企就职”中的白领居多,收入水平自我评价多在中等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外来人员对“北上广”的开放包容有较好的感受,认为个人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在个人发展,收入变化上较本地居民有更好的评价。然而,相较本地居民,外来人员对工作压力及稳定程度的感受均显低;户籍制度导致社会保障对外来人员的缺失,也透支了个人发展机会上的满意感受,使之缺乏分享“北上广”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改善。

1、“北上广”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使外来人员拥有较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尊重感受。在异地谋生,能否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获得当地社会成员的认同与尊重,是外来人员融入当地生活的首要前提。民调显示,外来人员对“个人社交”的满意感受高达64%,与本地居民完全相同;对生活、工作中主要的“邻居关系”、“同事关系”感受也较好。在此基础上,多数人感受到“个人得到社会尊重”(见表1)。


2、对个人发展机会外来人员更为满意,收入感受也更为积极。“北上广”是当今中国各类型商业机构、集团公司最为集聚的城市,不同层次的发展机会明显多于外来人员的家乡。因此,对“个人谋生与事业发展机会”的满意感受明显优于本地居民(见表2)。


与此类似,外来人员对“工作薪酬”满意度过四成,“加薪与升职机会”的满意度也明显超过不满意度(见表3)。对工作前景的良好预期,使外来人员在收入增长上有积极的评价,认为过去一年“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呈现“上升”[1]的比例均高于本地居民(见表4) 。


3、对工作的压力及稳定程度,外来人员的满意感受显弱。更多的工作机会,意味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尤其对于打拼阶段的外来人员。民调显示,“工作压力程度”的满意评价,外来人员明显低于本地居民,而对于“工作稳定度”,外来人员的满意感受也不足本地居民(见表5)。


4、对社会保障的感受,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反差明显。外来人员对“社会福利与保障”、“看病就医”的评价均呈负面,不满意度均远超满意度,其中“看病就医”更达到四成以上的高水平;相反,本地居民的满意度均高于不满意度,评价呈正面(见表6)。看来,户籍导致的“差别待遇”,在制度因素较强的社会保障上最为明显。


5、对社会参与机会,外来人员的不满感受较本地居民强。

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对“公共事务参与机会”、“个人诉求表达机会”的感受均差,满意度不足三成;其中,外来人员的不满更突出,两项指标的不满意度均高出本地居民近10个百分点(见表7)。


6、对“北上广”的经济发展外来人员缺乏“共享感”。在“北上广”生活,虽然在发展机会和收入上会明显优于家乡,但社会保障“差别待遇”,明显透支了前者带来的良好感受。对民调设计的“一年来您是否分享了本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一问题,认为“有”的受访者为32%,认为“没有”者为65%。外来人员最期待通过“提高医疗、教育、养老保障的标准”、“降低看病、入学、交通、水电等公共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个人收入”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成果共享(见表8)。  


主要结论

——北上广的外来人员拥有较好的“乐业感”。

外来人员在“北上广”的人际交往感受最好,对工作薪酬、就业及晋升机会的感受也较好,显示出外来人员在融入当地社会时并未遭遇过多的社会歧视障碍,外来人口众多、城市发展水平高、社会包容度大的“北上广”已然成为外来人员的“乐业地”。

——外来人员在社会保障上,仍面对户籍的“制度限制”。

在户籍制度下,外来人员俨然成为“弱势群体”,虽与本地居民同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实惠却难及自身,在社会保障及社会参与机会上的分享感受仍与本地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明在保障不到位的同时,外来人员在社会事务上的“表达权”、“参与权”也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

——作为我国经济规模最大、社会发展最充分的城市,“北上广”理应率先寻求制度创新,使外来人员真正融入城市。

对外来人员而言,仅有工作收入是不够的,还应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否则,当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缺失带来的焦虑超过机遇、薪酬的吸引力时,只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会选择“逃离北上广”,回到制度保障全、生活成本低、竞争压力小的家乡谋生。

只有将外来人员真正地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使“北上广”不仅是外来人员的“乐业地”,更成为“安居所”,才能实现城市与个人发展的双赢。      

  (项目负责人:王文俊;执笔人:魏惠燕)


[1]上升为选择“明显上升”与“有所上升”的受访者比例合计;下降为选择“明显下降”与“有所下降”的受访者比例合计,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