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抗非典型肺炎广东民意调查

发布日期:2003-4-28 
  
       为了解广东居民对非典型肺炎疫情的认知度、关注度和采取防炎措施情况,了解疫情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居民对全社会抗炎工作的评价以及抗炎的信心,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2003年4月18日、19日进行全省抽样调查。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电话访问了广州、深圳、佛山、湛江、汕头、韶关、揭阳、中山、江门、肇庆等1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2033位不同收入、年龄和性别的常住城镇居民。

       调查发现,广东居民高度关注非典型肺炎疫情,绝大多数人将防疫抗炎视为生活中的大事。尽管多数人已经没有恐慌情绪,但仍有过半数居民担心自己或家人传染上疾病。

       受访居民反映,疫情对个人旅游、到酒楼吃饭、生意、上街购物等生活、工作有较大影响。超过九成居民积极防范,采取通风、洗手、消毒等措施。在公共场所中,学校的防范效果获得最多居民肯定。居民肯定新闻媒体、医务人员、当地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表现,其中,卫生主管部门获得的评价相对较低。

       居民心理上普遍预期疫情会不同程度影响经济发展,但大多数人对彻底战胜疫情表示有信心。

?

    一、受访广东居民对疫情的关注度、恐慌度和心理预期

   (一)八成二广东居民不同程度关注非典疫情,七成八的居民肯定防治疫情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广东居民普遍关注非典型肺炎疫情,其中,58.9%的受访者表示“关注”疫情,24%的人表示“比较关注”,两者合计达到82.9%;而表示“不太关注”或“不关注”的人合计仅为6%(见图1)。

       


图1:受访广东居民对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关注度(%)

 

      七成八居民肯定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认为是“头等大事”和“大事”的比例分别达到39.5%和39%;而认为是“小事一桩”的仅占2.5%(见图2)。可见,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广东居民生活中的焦点。

       


图2:受访广东居民对非典型肺炎疫情重要性的评价(%)

 

  (二)多数居民反映没有恐慌情绪,但仍然担心自己或家人染上疾病?

      调查发现,六成七的受访居民反映周围人群对疫情并没有表现出恐慌情绪。其中,两成八的人认为周围人群“不太恐慌”,三成九的人认为“不恐慌”;而认为周围人群“恐慌”的不到一成,认为“比较恐慌”的为一成七,合计为两成七,这表明目前居民恐慌情绪波及范围较小,社会心理相对稳定(见图3)。

       


图3:受访广东居民对非典型肺炎疫情的恐慌度(%)

      

        但调查同时发现,超过五成五的居民担心自己或家人被传染上疾病,其中,表示“担心”的人为三成九,表示“比较担心”的人为一成五;而表示“不太担心”或“不担心”的人合计为三成四。数据说明居民对疾病还存在比较普遍的担心(见图4)。


       


图4 :受访广东居民对自己或家人传染非典型肺炎的担心度(%)

 

    (三)多数居民不同程度掌握疫情与疾病的知识   

        调查显示,居民对于疫情和疾病的了解程度较高。六成二的居民表示不同程度了解非典型肺炎疫情,其中,表示“了解”的人为二成三,表示“比较了解”的人为三成九;而表示对疫情“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的人合计为三成五。

        至于社会人群对非典型肺炎疾病的认识程度,受访居民基本给予肯定,有四成六的人认为周围人群对疾病认识“清晰”或“比较清晰”,而认为周围人群“不太清晰”或“不清晰”的约为一成八。

    (四)居民普遍预期疫情会不同程度影响经济发展?

    调查显示,八成三居民预期非典型肺炎会不同程度影响经济发展,其中,认为对经济发展有“影响”的人占四成八,认为“有些影响”的为三成四;而认为疫情对经济“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合计为一成三,这表明,经济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绝大多数居民目前的社会心理预期特点(见图5)。

       


图5:受访广东居民对非典型肺炎疫情是否影响经济发展的评价(%)

 

    二、非典型肺炎疫情对居民生活和行为的影响

       过半数居民因疫情影响外出旅游和就餐,四成左右居民反映上街购物和生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调查显示,非典型肺炎疫情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存在较大影响。旅游和外出就餐首当其冲。分别有五成六和五成一的受访者反映,疫情不同程度影响了自己外出旅游和去酒楼就餐;另有四成和三成九的人反映自己上街购物和生意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其他受影响的方面还有亲友聚会、就业和个人收入等,被选率在两成二至两成九之间(见表1)。

表1:受访广东居民对疫情影响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评价(%)


 

    三、居民对全社会“抗炎”及其措施的评价

    (一)九成二居民家庭积极应对非典型肺炎疫情,多数采取通风、洗手、消毒和尽量不去公共场所等防范措施?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居民积极应对非典型肺炎,高达九成二的居民表示采取了防范措施。家庭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通风、洗手、消毒、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加强锻炼等,被选率从七成三至四成不等(见图6)。

   


图6:受访广东居民对疫情采取的防范措施(%)?

 

    (二)对于公共场所的“抗炎”行动,学校的疫情防范效果最受居民肯定,而社区、公交车和娱乐场所的防范措施有待加强?

       居民经常出没的公共场所是抗炎防病的重点,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控制住疫情的传播途径。调查显示,居民对各场所的“抗炎”效果评价不一。剔除“不知道”选项分析,学校的疫情防范效果获得的评价最高,受选率达到八成;单位、商场、宾馆酒楼、社区的肯定性评价在六成至六成六之间;公交车、娱乐场所获得的评价相对较低,分别为五成四和五成三。均有超过三成居民认为社区、公交车和娱乐场所的防范效果不如人意,防范工作有待加强(见表2)。

表2:受访广东居民对相关各公共生活场所防疫措施效果的评价(%)


     (剔除“不知道”选项)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受访居民肯定应对疫情各项措施的作用,如尽早治疗、宣传医疗知识、尽快找到病原、公共场所消毒、及时公布疫情和隔离措施等,被选率在八成四到九成一之间。

    (三)多数居民肯定新闻媒体、医务人员、当地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在防治疫情中的表现,相比之下,对新闻媒体工作的评价较高,对卫生主管部门工作的评价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全社会的抗炎工作,多数居民肯定新闻媒体、医务人员、当地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表现,其中,新闻媒体获得的评价最高,居民满意度达到六成三,不满意度为一成二;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获得的评价相对较低,居民满意度为五成,不满意度为一成三。医务人员和各地政府获得的评价分别名列第二和第三(见表3)。

表3:受访广东居民对媒体、医务人员、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工作的评价(%)


  

    四、广东居民普遍对彻底战胜非典型肺炎有信心

       调查发现,高达八成四的居民对彻底战胜非典疫情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信心。其中,超过六成九的人表示“有信心”,超过一成四的人表示“较有信心”;而表示“信心不大”或“没信心”的人合计仅为百分之二点七。数据说明居民对抗炎的前景看好(见图7)。

       


图7:受访广东居民对彻底战胜非典型肺炎的信心度(%)

   

        调查中,居民反映集中的意见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希望政府切实将控制疫情蔓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二是希望全社会都来参与防范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和各种公共场所都应采取有效的防范应对措施;三是及时公布真实的疫情信息,实事求是地进行报道,让公众广泛了解疫情;四是多做宣传教育,借鉴香港的做法,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如怎样预防疾病,疫情和疾病到底有些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防范才真正有效,怎样判断是否得病,对病症的研究进展状况,等等,让公众获得全方位的资讯和信息。


(抗非典型肺炎广东民意调查课题组)?

 

附:

调查样本背景资料?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抽样过程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全省23个地级市中抽取10个地级市,这10个地级市的分布地区为:珠三角地区抽取了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等6个城市;粤西地区抽取湛江市,粤东地区抽取汕头、揭阳,粤北地区抽取韶关。第二阶段,从每个被抽中的城市中抽取2050个样本,最终得到有效样本2033个。每个城市抽取的样本量根据该市的人口规模占这10个城市总人口比例抽取。广州市的抽样范围包括12个区(市),其余9个市不包括市辖县。调查方式为电话访问。

       在95%的置信水平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估计为2.17%,计算公式为:

d=z×p(1-p)/n其中,d=误差,p(1-p)=最大标准误,n为样本量,z为置信水平,在95%的置信水平下,z的值为1.96。

   

        2033个有效样本的背景资料如下:

1.性别:■男:49% ■女:51%

2.年龄:■18~30岁:36.2% ■31~45岁:34.3% ■46~60岁:19.0% ■61岁或以上:10.5%

3.职业:■政府公务员:4.0% ■事业单位人员:10.6% ■企业管理者:3.2% ■企业职工:13.4% ■个体私营老板:9.5% ■专业技术人员:4.3% ■自由职业者:5.0% ■农民:2.9% ■离退休:13.8% ■无业失业:13.1% ■学生:11.8% ■其他8.4%

4.月平均收入:■800元以下:47% ■800~1500元:31% ■1500~3000元:15.7% ■3000元以上:6.3%

 ■大专:45.2% ■大专或本科:24.2% ■硕士及以上: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