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交通治理谨防破坏性“建设”

发布日期:2021-12-22


近期,市民普遍感受到广州交通治理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变化:马路边的榕树不见了,铁栏杆却回来了;在没有拓宽道路的情况下,市内主要路段重新设置非机动车道并大规模加装铁栏杆,机动车道明显被压缩。电动车“解禁”了,可以登记上牌,更显眼的是,近半年来电动车在市中心大量涌现,呈爆发性增长。电动车不仅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机动车道、人行道上都布满了电动车,其“严重扰乱交通秩序”、“频出交通事故、自燃起火事故”等社会问题愈演愈烈。这些变化让不少市民感到费解,不禁产生疑问:


1、大规模重设护栏、压缩机动车道、解禁电动车这些涉及广大市民出行及生活的一系列决策是怎么来的?有没有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有没有广泛听取民意?负责决策的政府官员有没有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到中心城区主要路段实地调研?有没有亲自接一接地气,感受行人被蜂拥的电动车呼啸而过的恐惧和不安?对引起全国关注的“广州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事件,省委书记李希强调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坚决克服不接地气、乱作为、不担当负责、回避矛盾问题等不良工作作风,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慎重决策、慎重用权。那么当前广州交通治理的这些决策,是否符合省委书记的要求?


2、近期交通治理相关政策是不是照顾了多数人的利益?一项决策,会有人支持,也会有人反对,如砍榕树,有人反对,同样有人赞成。但关键是有没有充分考虑城市根本利益、群众的整体利益。由于广州人均道路面积非常有限,一直坚持“公交优先”发展,陆续出台“禁限”自行车、“禁摩”、限牌、开四停四等限制私人交通的重大决策,不仅符合民心民意,得到广大市民支持,更保障了城市运行效率,保障了大多数人出行便利。对于道路资源较丰富和公共交通不完善的外围城区,多数市民支持电动车上路。但中心城区则相反,必须坚持“公交优先”,在最繁忙、最需要维护交通秩序的区域或路段上,必须有效运用“禁”“限”手段。今年调查显示,高达83%的中心城区市民期盼加强对电动车有效治理。然而,当前大规模设置护栏、压缩机动车道、解禁电动车,已让不少市民以为不再坚持“公交优先”发展。


3、近期相关政策有没有尊重城市治理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交通治理上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私人交通“禁”、“限”一直走在我国城市前列。当年撤除道路的护栏,是向先进城市学习而来的现代化治理理念,较好展现广州的交通文明和景观水平。如北京从2019年以来开始大规模拆除道路护栏,主要原因是护栏不仅侵占道路,降低道路通行效率,也伤害了街区风貌。然而广州现在大面积设置铁护栏、解禁电动车,是否尊重、延续了历史?在砍树事件的深刻反思中,省委书记李希强调要认真学习历史知识、敬畏历史,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大规模砍伐城市树木的破坏性“建设”已经给广州带来沉痛的教训和损失。对比北京撤除道路护栏是由人大代表发起的合规性决策程序,城市治理方式的差异须引起广州的重视。交通是城市的命脉,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广大市民利益,任何决策必须慎之又慎,必须谨防破坏性“建设”。



附:


关于北京2019年以来大规模撤除道路护栏报道摘要

来源:《新京报》2020年1月17日A10版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日前在“市民对话一把手”访谈中介绍,北京市城市道路隔离护栏总量达到2500多公里,目前已撤除1370公里,占比54%。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部分代表就撤除护栏的必要性、衍生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了意见、建议。本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东城区工商联主席王曦提出了撤除道路护栏的建议。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介绍,隔离护栏是比较原始的隔离方式,国际上早期基本都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物理的交通隔离。但随着城市发展,护栏隔离导致了一些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逐步拆除护栏,北京经历的正是从设置护栏到拆除护栏的过程。

2019年以来,北京市开始拆除道路护栏。对于实行这一举措的原因,孙新军在对话一把手节目中指出,设置护栏有历史原因,硬隔离简单直接,便于管理,但近年来护栏越来越多、越来越乱。初步统计,北京市城市道路隔离护栏总量达2500多公里,不仅侵占道路,降低道路通行效率,也伤害了街区风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先进治理理念的基础上,会同交管、园林以及各区政府,采取“减”的措施。孙红军说,护栏撤除以后的街道变宽敞了,空间也通透了,景观水平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