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关于广州电动车治理的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15


2021年7月13日,市交警部门调整了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相关管理政策向社会征询意见。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结合近年民调数据和统计数据开展专题研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交通的重要决策,围绕广州民意特点、电动车影响及其成因,为电动车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历史回顾

回顾千年城市发展史,为追求速度和便捷,交通工具一直在演变,由最早的人力拉车、马车,发展到近现代的汽车,由大汽车变小汽车,现今电动车成为交通工具之一,但不论交通工具如何演变,都是用来“代步”和“运输”。由此城市交通治理绕不开解决“代步”和“运输”两大永恒命题。

人多地少、人均道路面积非常有限是广州城市独特性所在,如何把有限的道路资源分配给各种交通工具,一直是广州城市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为保障城市运行效率,保障大多数人出行便利,广州在交通现代化治理上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自行车、摩托车等低效能私人交通“禁”、“限”一直走在我国城市前列:


1、“禁限”自行车。20世纪90年代广州大量自行车出行,交通拥堵加剧,限制自行车的使用成为当时主流民意。民意中心相关专项调查显示,受访驾驶员对禁限自行车的呼声更高,他们认为禁限自行车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1993年开始政府大力整治自行车,禁止自行车进入市区主干道和主要街道。


2、“禁摩”。2004年政府向社会征询“限摩、禁摩”政策意见,民意中心对此前后进行了三次调查,超60%受访市民支持“禁摩”,并认为应重点关注“谋生类”车主的出路问题。由于顺应多数人意见,“禁摩”实施得到市民广泛支持;也由于照顾了少数人利益,如对谋生类使用车主的再就业扶持、提前报废给予奖励等等,实施过程总体较顺利。


3、“公交优先”。“禁摩”后,私人汽车保有量强劲增长,但公交地铁运力增长严重滞后。2005年民调显示,大多数市民支持大力发展公交来改善交通状况,比例近70%。2007年广州开始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公交地铁建设,并陆续实施了限牌、提高停车费、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地铁票价优惠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体现。


4、“精准限外”。民意中心2015年底通过对外地网约车进入广州的负面影响分析,提出严禁外地网约车进入广州的“精准限外”建议。随后,市交通有关部门要求企业清理外地网约车,2016年1月就清理8万多辆外地网约车。2016年底,广州出台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本地牌照车辆方可提供网约车服务。


综上可见,每一次交通治理的重大决策都符合民心、把握民意,得到广大市民支持。随着城市交通不断建设,公共交通体系日渐成熟、发达,便捷性和低廉票价促进市民群众出行利益最大化,提高城市运行效能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所以,维护好、发展好公共交通体系,是市民群众共同心愿,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目前现状

现今,广州的城市交通体系正面临严重、严峻的挑战:


1、电动车大规模上路,扰乱交通秩序,阻碍公交优先发展

据媒体报道,电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近年年增长达50多万辆。电动车数量剧增,主要原因是网络订餐、网购推动了快递、外卖配送企业迅猛发展,电动车作为“运输工具”大规模上路,尤其是在中心城区,电动车大多是用来运输而非代步。

2021年民调显示,在人口密集、车流量大的中心城区的市民反映近年电动车违章乱象更多了,比例较2018年大幅上升了22个百分点,达至79%,明显高出周边、外围城区10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快递、外卖配送电动车的交通乱象尤其明显,逆行、超速、超载、闯红灯等现象屡见不鲜,调查中多达62%的中心城区市民认为快递、外卖配送电动车违章现象更严重。

对广州交通治理上,主流民意一直支持“公交优先”,支持政府对低效能的私人交通进行“禁”“限”。早在2004年,已有超过半数的市民认为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禁摩”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交体系。到现今,对电动车这种低效能“私交”,市民期盼加强有效治理,中心城区市民期盼更为强烈,高达83%的人有此期盼。

如果继续放任电动车大规模上路,必然严重扰乱交通秩序,阻碍公交优先发展,违背主流民意,让我们整个城市为此付出巨大代价:道路拥堵极速加剧、公交效能大幅降低,市民越来越不愿搭乘公交,客流转移到地铁,造成地铁拥挤,又会让更多市民有了买电动车、私家车代步的需求,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城市运行效能趋向低下,无疑给广州发展带来可怕灾难。


2、电动车成“马路杀手”,危害市民出行安全

2021年民调显示,大部分受访市民认为电动车比其他车辆更容易造成交通意外,中心城区市民持此看法高至76%,明显高出其他城区近20个百分点。民调中,中心城区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亲身遭遇过电动车引发的交通意外,反映出电动车交通事故持高发态势;其中有5%的人明确表示自己遭遇过电动车引发的交通意外并因此受伤,7%的人表示遭遇过类似意外、没受伤,两者合计为12%。据媒体从广州交警获悉,2021年上半年,广州市共发生涉电动车交通事故189宗,死亡24人,同比分别上升56.2%和14.29%。


三、成因分析

1、直接成因:电动车两个突出问题严重扰乱秩序

第一,电动车实质是“机动车”,和摩托车一样,电动车上路实际就占据一条机动车道。由于电动车是经由电瓶产生动能、不靠人力的车辆;在市民看来,过去的“油摩”变成了现今的“电摩”,其车身长度、行驶速度与摩托车类似,而且购车费用更低、可以轻易改装成马力大、速度快。

第二,电动车驾驶员经常性、高频率地违规上路。由于电动车驾驶员不用培训和考驾照,不懂交规、更容易违规;而且相当一大部分是快递、外卖配送人员赶时间完成送单任务,逆行、超速、闯红灯等违规上路成为常态,随处可见。

两个突出问题直接导致电动车速度较快,行驶路线极为复杂、多样、随意。一般来说,摩托车不会上人行路,自行车不上机动车道路。可是电动车会上人行路,还上机动车道,内环路这些封闭道路它也上,行走路线极为随意,速度还快,所以当电动车一旦大规模上路,必然对市民的出行安全、对道路通行和交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2、症结源头:快递、外卖配送企业无偿占用公共资源谋利

快递、外卖配送电动车大量违规现象,最具迷惑的是表面看似配送员的个人行为,背后是企业的组织化行为,是企业有组织地无偿占用广州宝贵的公共道路资源去赚钱,却不向广州交纳路费、税收等。这些企业本质上来讲是“运输企业”,是由一群配送员按照统一的规则接单、完成企业下达的运送任务后领取薪酬。只是时代在变迁,运输工具从马车、汽车、摩托车演变成现今的电动车;“互联网+”进入这些“运输企业”后,快递、外卖的订单、派单变得更为高效。这种情况下,对道路资源使用率越高,企业越赚钱,也是为什么设计“抢单”机制来促使配送人员多接单,继而演变成数量庞大的电动车违规上路。

穿透真相,不被“互联网+”外衣所影响、干扰,方能看清当前电动车治理的症结源头。事实上,网约车企业一开始也披着“互联网+”外衣,以低廉价格吸引大量客源,实际也是大规模地、组织化地、无偿占用宝贵公共道路资源来谋利。当其“出租车”本质被看穿后,按出租车行业管理对其监管后,网约车企业的经营优势不复存在,甚至因涉及信息安全问题,最近面临被有关监管部门重罚。

越来越多市民认识到快递、外卖配送企业谋利不应建立在扰乱交通秩序、扰民伤民的基础上,对快递、外卖配送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监管期待日趋强烈。早在2018年民调中,对于快递、外卖配送电动车违章,市民普遍赞同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持此看法的人高达84%。


四、几点建议

1、提升认识,求得共识

为实现电动车的现代化治理,须在以下方面提升认识,求得共识:第一,电动车就是机动车,要按机动车来管理;第二,快递、外卖配送电动车不是代步工具而是运输工具,它是企业赚钱工具;第三,快递、外卖配送企业本质是运输企业;第四,快递、外卖配送企业无偿占用城市最稀缺、最昂贵、最核心的道路资源去赚钱,为部分消费者带来便利,但削弱甚至伤害了整体的公共利益;第五,“禁”、“限”是交通治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禁”、“限”是公平正义的组成部分,并不是公平正义的对立面。


2、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有效运用“禁”“限”手段

广州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人口密度极高,有限的城市道路资源如何分配给各类交通工具使用?公交优先是核心原则。“禁限”自行车、“禁摩”、限牌、“精准限外”、开四停四等一系列措施表明该限的就要限,该禁的就要禁。坚持公交优先,“禁”“限”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大胆、有效地运用。在城市核心区域内,在最繁忙、最需要维护交通秩序的区域或路段上,禁止电动车上路仍然不能动摇。


3、提升交通治理能力,确保车辆遵守交规

对于任何交通工具,无论是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等,必须服从公共利益、服从交通管制规则。《关于实施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见稿)》提出电动车今后登记可在非限行区上路。对此,不少市民产生诸多疑问:电动车和摩托车没差异,电动车解禁了,是不是摩托车也可以解禁?电动车解禁后,管不管得住?之前有禁令时管不住,现在解禁了就能管得住?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必须提升交通治理能力,统筹治理各类交通工具,确保所有人遵守交规,不要再次出现摩托车回潮、电动车乱象多年“没人管”的情况。


4、加强“源头治理”,对快递、外卖配送的关联企业从严监管

对电动车的治理,更重要的是抓住源头进行治本,要像国家正面、严肃地对阿里巴巴、滴滴这些互联网企业进行监管一样,地方政府要勇于正视、面对快递、外卖配送企业,穿透电动车乱象,抓住乱象源头是企业的组织化,要这些企业对社会负责。

一是按照国家运输相关法规,把快递、外卖配送企业纳入我市运输行业的统一管理:(1)实行牌照管理模式,该交费的交费,该纳税的纳税,要为使用昂贵的城市道路资源付费;(2)禁止快递、外卖配送电动车进入一些重要路段和区域,当前运输公司有限行路段和限行时间等管理约束,不能因配送快递、外卖就有了特例;(3)按照运输公司的驾驶员培训和考核要求,对电动车配送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是运用互联网高科技手段加强监管:(1)为配送电动车安装行车记录仪、摄像头;(2)监管部门要与企业联网,对配送电动车运营实施全过程、实时动态监控。(3)一旦发现配送电动车违反交规,监管部门立马处罚企业;一旦发现企业在限行区域派单,监管部门立即禁止并给予处罚。互联网的福利应该人人都可以享用,企业既然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派单,政府部门同样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监管,而不仅仅是让交警、辅警在路上拦截那些违规的快递、外卖配送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