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高收入者、年轻人个人经济状况预期最好
——“北上广”市民个人经济状况变化的评价与预期民调报告之二

发布日期:2012-2-8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2012年1月进行了“北上广市民个人经济状况变化的评价与预期”民调,以分层随机抽样,电话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共2000位市民,调查了受访者对过去一年个人经济状况变化的评价和对新一年里的预期。

比较发现,不同人群评价的差异,主要显示在个人经济状况评价和预期的(会)上升[1]和下降的比例上,其他选项评价差异较小。因此,本报告着重描述评价上升、下降方面存在的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收入、不同就业方式、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经济状况评价与期待的结果发现,不同收入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评价与期待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职业人群的差异则不突出,因此,本报告着重介绍不同收入、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评价与预期特点。

一、不同收入群体的评价与预期比较

1、在过去一年个人经济状况变化方面,不同收入者评价差异明显。首先,收入越高的群体认为上升的比例越高,高、低收入者评价反差显著,高收入者认为上升比例远高于下降的,相反低收入者持上升的比例均低于下降的,尤其是“个人财产水平”差距达34个百分点,反映出物价飞涨下,存款作为其主要财产大幅缩水,低收入人群因通胀“受伤”最重。其次,中等收入人群对个人收入、福利保障评价有向上之势,但生活、财产水平评价却呈向下之态,持下降的比例高于上升的;这反映出政府近年虽大力提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但他们的经济处境却不乐观(见表1)。

         

2、对于2012年个人经济状况,不同收入者预期特点与其评价基本一致:收入越高的群体预期上升的比例越高,高、低收入者预期同样呈现反差,高收入者预期积极、正面,低收入者延续上年对物价上涨的忧虑,个人生活、财产水平预期下降的比例远高于上升的;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者对福利保障的信心相对高一些,预期上升的比例高于下降的(见表2)。


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评价与预期比较

1、越年轻的受访者评价个人经济状况越好,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评价最好。剔除18岁以下受访者来看,19~30岁的年轻人对各项指标的评价均正面,认为上升的比例明显多于下降的,尤其是收入水平,超过三成人持上升评价;然而30岁是评价的重要分水岭,进入30岁后的中(青)年人,虽然对收入、福利保障评价仍持上升的居多,但对生活、财产水平评价却“降”多于“升”;到了50岁的准退休状态下,经济状况评价已多为负面,尤以财产水平最突出,持下降的比例高出上升2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生活、财产水平评价负面,但收入、福利水平评价却是较正面的,以福利保障为突出,上升的比例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且比下降的高出16个百分点(见表3)。

              

2、对于2012年个人经济状况,不同年龄者的预期延续了其评价特点:19~30岁的年轻人群的预期最积极、乐观,认为上升的比例均过三成,以收入水平最突出,持上升评价达四成,下降的不足一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访者的预期开始显得保守,甚至消极,以51-60岁的中老年人预期最低,个人生活、财产水平持下降的比例高于上升,甚至比60岁以上的老年人预期还低(见表4)。 

       


小   结

在我国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北上广”,高收入阶层对个人经济状况变化有着一致的优越感受和良好期待;然而,低收入阶层却有着诸多负面感受和消极预期,显示着贫富分化、物价上涨所带来的两极生活差异。

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处于工作上升期的年轻人,对经济状况变化的评价与预期是最好的;然而迈入30岁以后,通常因结婚生子,个人经济压力增大,评价及预期开始出现下滑,特别是到了50岁后,人生发展已基本定型,收入、福利保障改善不明显,甚至因孩子婚育大事而增大开支,导致生活、财产水平评价与预期明显下降;相反到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进入退休状态,社会(养老)保障发挥了一定作用,虽然财产水平无提升,但收入、福利状况的提升也使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调查与分析方法:

本报告数据源自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12年1月份进行的“北上广市民个人经济状况变化的评价与预期”民调。本调查范围覆盖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的传统老城区和已形成都市形态的新城区90%以上的街道及镇,各市行政所辖的郊区及市县不纳入本项目调查。总样本为2000位年龄满16周岁及以上的市民,各市样本量按调查范围内常住城镇人口比例配额。在95%的抽样置信度下,三城市调查总体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2.2%。

本调查采用电话访问法收集数据。抽样框以民意中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居民电话访问源码库”建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家庭电话号码为样本。调查中同时采用“生日法”,邀请被抽中家庭中生日最靠近访问当天的成年人接受电话访问,以确保样本的随机性。本次调查样本范围覆盖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段、受教育程度的市民,符合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人口的性别、年龄基本特征。

报告中通过了解受访者个人收入,对不同收入人群进行评价特性分析。调查中设置了1、2、3……10个分值,代表当地收入水平从低到高的10个数量等级,由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个人收入进行分值选择,从而确定受访人群的收入层级划分。为了便于研究及减少统计误差,将10个分值按2分一组进行合并,得出受访者5组收入分层。其中,“低收入者”为选择“1分”、“2分”的受访者;“中低收入者”为“3分”、“4分”的;“中等收入者”为“5分”、“6分”的;“中高收入者”为“7分”、“8分”的;“高收入者”为“9分”、“10分”的。

除了抽样误差之外,访问用语及实际操作均可能对民调结果产生影响,如加大误差或引起偏见。

具体抽样方法请参见中心网站(www.c-por.org)上“我们的方法”;完整数据请查阅中心网站“数据库”。               

                        (项目负责人、执笔人:梁幸枝)

 

    [1] 上升为选择“明显上升”与“有所上升”的受访者比例合计;下降为选择“明显下降”与“有所下降”的受访者比例合计,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