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2011年广东省农村状况村民评价

发布日期:2011-8-1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今年7月进行了“2011年广东省农村状况村民评价”民调,这是多年来国内首次在省级地域开展的农村民调。

    基于农村居民劳作和生活围绕着村落展开这一特点,本次调查以居住村的经济状况、社会状况、公共设施状况和社会服务状况,设置了20个指标,由受访村民进行“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的评价选择,并用“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接受度”(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度”(不太满意+不满意)进行评价特性分析。

    本次调查以民意中心建立的抽样框,对全省所有市县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了1518位农村居民进行电话访问。调查样本结构基本符合政府1%人口抽查的农村人口结构特征; 调查抽样置信度在95%时,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2.6%;因此,受访者意见可以进行全省农村总体推论。

    一、村民评价的基本特点

    民调显示,对农村状况受访村民的评价总体较好:满意度超过50%的指标为5项,占总指标的25%;满意度超过不满意度的为14项,占总指标的70%;接受度超过50%的达到17项,占总指标的85%。

    在20个指标中,村民满意度最高的是“电话通讯”和“供电状况”;不满最为突出的是“物价水平”,这是不满意度超过50%的唯一指标;位列第二凸显的是“文化娱乐”,不满意度超过40%;再次,为“农田水利设施”和“社会治安”。

    本次民调发现,村民意见分化较为明显,满意和不满意均较高的指标相对城市民调要多,最为典型的指标是看病就医、社会治安、清洁卫生和生态环境。

    对“新农村建设”这一政府工作,受访村民的满意度为27.9%,不满意度为33.4%(见图1),看起来不舒服的数据却令人深思。


    二、经济状况的评价

    对所在村经济状况,受访村民的总体评价水平最低:对“本村经济发展”的满意度刚过两成,不满意度达到33.0%,即3人中就有1人不满,对“村民生活状况”的满意度也仅为24.6%的低水平。5项指标中唯有“村民住房状况”的满意度超过30%,其他均居本次调查最低之列;且不满意度超过满意度的有2项,其中“物价水平”的不满意度高达68.4%。“劳动就业”的评价则较为分化(见表1)。

 


    三、社会状况的评价

    受访村民对本村社会状况的评价,显示乡村人际关系较好,对“邻里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满意度,分别达到64.6%和57.8%,且前者的不满意度是本次调查最低的。但“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社会风气”、“老人生活状况”呈现评价分化,前二者还是社会状况评价中不满意度最高的(见表2)。

 

    四、公共设施状况的评价

    在调查中,公共设施的受访村民评价总体水平最高,3项指标满意度超过50%,其中“电话通讯”和“供电状况”的满意度分别达到74.7%和67.4%,分别为满意度最高的前两项指标。但需要指出的是,“农田水利设施”的评价甚低,不满意度达到37.9%,且高于满意度14个百分点。此外,公路和供水状况也仍有两成以上不可忽视的不满意度(见表3)。


    五、社会服务状况的评价

    农村社会服务状况指标设置并非专指公共服务,也包括了民办服务。数据显示,农村社会服务的评价具有显著的不均衡特点:首先,服务种类评价差异大,“村民子女就学”的满意度达到49.2%,而“本村文化娱乐”的满意度仅18.4%,不满意度却高达44.5%;其次,评价分化明显,“村民看病就医”、“本村清洁卫生”和“村民子女就学”均十分突出,不满意度最低的也达到25.3%,高出其他多项指标(见表4)。


    六、主要结论

    ——农村状况的总体是村民可以接受和较为满意的,社会和睦是一大亮点,大部分基础设施得到村民普遍认可;

    ——主要的系统性矛盾还在于经济发展不足;

    ——物价高和文化缺,是突出的两大问题;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村命脉,村民不满已表达了问题的严重性;

    ——生态环境村民负面评价已甚,科学发展不容忽视;

    ——社会治安仍需给力;

    ——村民自办农田水利、文化娱乐、养老乃至村社清洁卫生均显不足,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更依赖构建公共体系,才能应对均等化命题;

    ——村民评价多有分化,其背后是以村落界定群体,决定了村与村的不平衡导致人群间的生活落差,也决定了农村工作更需要点对点的方式。

    ——新农村建设需要对接农村民意,回应农村民意。